陳永森
古時「黃帝內經」記載:針灸有九針式。小針刀療法所使用的工具是九針式中的一種,經過改良而成。理論是結合中醫經絡學說與西醫解剖學、生物力學原理,使傳統針刺療法進入一個全新的治療領域。它的特點在取代部份原本需要做切開手術的軟組織損傷,只做閉合性手術,而且幾乎不流一滴血,簡單、迅速。避免麻醉、住院及手術的痛苦和花費。小針刀療法在一九九二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出盡了風頭。許多國際選手紛紛要求施術。因為它效果快,痛苦少,能馬上恢復功能,投入競技比賽,爭取勝利。它的適應症是跌、打、閃、擠、壓、牽拉引起的軟組織傷害(運動傷害)。以及部分骨刺,初期性骨化性肌炎、滑囊炎、腱鞘炎、肌肉或韌帶積累性勞損、外傷性肌肉痙攣和非腦炎性肌緊張。以及俗稱五十肩、網球肘、扳機指、習慣性閃腰、手不能上舉,膝不能屈伸,或是定處酸痛難忍,這種非細菌性炎症、一般西醫的消炎藥、類固醇效果不好,而小針刀療法的有效率都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五,根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化繁為簡,把過去需要長時間治療,多種藥物配合使用,或需要精密外科技術的疾病,變為小針簡單的鬆解、剝離、剷、削等手法,針刺時間短,病人除了似打針的疼痛感外,就是類似針灸的脹、麻和酸而已。小針刀療法介於針炙與小手術之間,應找有執照並訓練有素的中醫師操作才好。目前大陸能操術的醫師並不普遍,台灣能操術的醫師更是少數,患者求診自應謹慎。
小針刀療法由朱漢章醫師發明,它是在針刺療法的針上加上一小刀,就使針刺療法情況發生了相當變化;再結合現代解剖學、病理學的的知識和生物力學的原理,使傳統針刺療法邁入了現代化的嶄新領域。 由於外傷後遺症、運動傷害和積累勞損,使骨骼、肌肉、神經、血管、韌帶之間的粘連,導致了整體動態平衡的失調。軟組織在運動時有一定的運動範圍,當粘連發生,限制了應有的運動範圍,牽拉周圍組織而引起酸、痛、麻及運動不利等症狀。傳統針刺療法在穴位內捻、轉、提、插,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不能如小針刀療法做到剝離、疏通、鬆解。圓柱形的毫針只能做到經絡的疏通、感傳、帶刃的針卻能做到粘連處的剝離、疏通、鬆解。所以它是中西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一`把利劍。
二、扳機指(屈指肌腱鞘炎),大拇指屈伸不靈活─ 鄭×子,女性,52歲,因提重物受傷,屈指肌腱鞘發炎數月,以小針刀療法做腱鞘切開手術,一次痊癒。 三、腳跟骨刺,數年間行走,跟骨有如刀刺─ 陳×枝,女性,51歲,調查局某處長夫人,左足跟骨刺,X光顯示跟骨骨刺呈三角形上翹,壓迫神經,去年來診所求診,施術一次,許久未聯絡,後來以口苦脅痛再求診,詢上次治療結果,答以完全根治。 小針刀療法的發展前景遠大。對於骨傷科某些手術性外科能取而代之。西醫某些術後粘連結疤,亦能輕易處理,將來在矯形外科手術如骨鬆解術、重建術、切除術、融合術、移植術、聯節成形術、固定術、筋膜剝離術、縮短術、延長術等各方面,都能以小針刀做結合。這是中國繼針灸術之後又一傲世的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