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之定型與基礎二十四式之推廣


本會
 

  「陳氏太極拳於第九代陳王廷時,已編有拳套七套,此外有散手、短打、以及兩人對練之擖手(或稱打手,現通稱為推手。)經歷代研練,再五傳至十四代陳長興時,陳氏太極拳已由博而約,去蕪存菁。太極長拳,勢式繁多,已不練習。十三勢拳架五套,僅練頭套,其餘四套亦棄而不練。砲捶一套,與十三勢相輔相成;十三勢柔多剛少,砲捶剛多柔少,有躥蹦跳躍,騰挪閃戰等動作,補十三勢之不足。但基本功夫仍在於十三勢之熟練,因之陳氏族人亦有不習砲捶者,外姓學習重在健身或年老嫌動作難練亦多不習砲捶。
  陳氏太極拳至第十四代陳長興時,已趨精簡而定型,拳套祇練十三勢頭套與砲捶兩套。因之簡稱十三勢為頭套拳,砲捶為二套拳。陳長興一支所傳自其九世祖編定之十三勢及砲捶兩套拳架,迄今已有三百餘年,…」
  上述是  潘公詠周所著「陳氏太極拳大全」第一卷內文所陳述陳氏太極拳定型之過程。而  潘公終其一生亦不輕易改變拳架之完整架構。靜盧弟子秉持  潘公之教誨,謹慎承續他老人家所遺留最傳統之陳氏太極拳真貌。
  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傳統六十四式遇上了一些瓶頸;學習環境,時間及接受能力之限制。為了使陳氏太極拳更容易於讓一般大眾學習,因此推展出陳氏太極拳基礎二十四式,讓初學者先以拳架之前十二架式為根基,再以第三個運手之後十二架式結尾。分前三個月演練,後三個月糾正,約半年可習完。
  目前已實施在學校社團(民權國小,萬興國小教師研習班)及社區團體(永和市體育會陳氏太極拳委員會),效果頗佳。本期教務篇特將此二十四式列出,供大家參考:
 
 

1. 太極初勢 9.金剛搗碓 17.猿猴探果
2. 金剛搗碓 10撇身捶 18.單鞭
3. 攬扎衣 11.青龍出水 19.切地龍
4. 單鞭 12.單鞭 20.上步七星
5. 白鵝亮翅 13.運手 21.退步跨肱
6. 斜行 14.高探馬 22.上步擺腳
7. 摟膝拗步 15.十字腳 23.當頭砲
8. 演手肱拳 16.指襠捶 24.金剛搗碓(收勢)


 

返回目錄上一篇下一篇